巴菲特主義:波克夏傳奇股東會的第一手觀察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bookmoney/products/0010438928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數以千計的股東成群結隊湧入奧馬哈,只為了一場股東年會,一場投資人、商界人士,以及世上知識最淵博資本家之仰慕者視為傳奇的聚會。他們為了大啖牛排而來,為了大買折扣家具而來,為了吸取華倫.巴菲特這位非凡價值型投資家的智慧結晶而來。

避險基金經理人、金融部落格寫手,同時也是專業懷疑論者的傑夫.馬修斯,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門票,現身專為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及其賓客所舉辦的年度大會。他會後於部落格上分享所見所聞,內容引人入勝,讓讀者得以一探這眾所矚目的盛會。馬修斯如今更進一步詳盡報導這著名的金融嘉年華會探險之旅,除了以娛樂性十足的口吻,細說親臨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大會的第一手觀察,亦指出投資人應提出的議題,並一一予以回覆。這些問題包括:

巴菲特錙銖必較眾所皆知,旗下企業發展是否因而受情空物語online限?


比爾蓋茲是巴菲特的橋牌搭子兼摯友,但為何巴菲特不願買進任何科技類股?


極度理性的巴菲特素以fb表情符號吹愛心推動社會改革聞名,他如何說服淨是白人的投資追隨者,認同他的觀點?


巴菲特真是「聖哲」嗎?


與會者能從中吸取到哪些資訊、洞察和想法?他們又該如何於自己的投資計畫中,運用這些情報?


波克夏海瑟威在巴菲特身後,是否還能倖存?

馬修斯憑著金融才幹,從自身經歷中汲取震撼教訓,讓研究投資範疇的你也能參考運用,這包括:了解世上最偉大的投資家評估的不只是企業體質,還要考量幕後的經營團隊、理解「單是閱讀和思考」的重要性,以及擁有聰敏穎悟、愛譏諷挖苦人的夥伴的價值。來自這場別開生面金融嘉年華會的獨家報導,《巴菲特主義》一書絕對讓你身歷其境,體驗投資人的美夢成真。

作者簡介

傑夫.馬修斯(Jeff Matthews)

1994年於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(Greenwich, CT)創辦避險基金蘭姆有限合夥公司(Ram Partners, LP)。他獨具一格的金融部落格「傑夫馬修斯不是在吹牛」是《華爾街日報》部落格聯播的常客,忠實讀者不乏華爾街分析師、交易員、組合基金經理人,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投資人。

譯者簡介

楊舒琄

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財金系學士,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英口筆譯組。現為自由譯者。譯有《業績是勉強出來的》、《世界又熱又平又擠》、《行銷個案分析》、《作業管理─流程與價值鏈》、《組織行為》等書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: note2 教學



導論
與生俱來的稟賦


「我天生就懂資產配置。」
──華倫.巴菲特

1965年5月10日,一名自信滿滿的少壯投資人,離開故鄉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(Omaha, Nebraska),抵達麻州的新貝德福市(New Bedford)。這位出了家鄉就幾乎沒沒無聞的年輕人,擔負的使命就是:奪下波克夏海瑟威的經營權。這間紡織廠曾經烜赫一時,但經歷一連串困境挫敗後,當時已是苟延殘喘。

隔天,《紐約時報》商業版上一則不起眼的報導,如此描述該廠當天的變革:
紡織企業經營權轉移
波克夏海瑟威政策爭議引發辭職潮

波克夏海瑟威昨日因外界資金注入所引發的政策爭議,撼動了這間有76年歷史的紡織企業,導致兩位高層主管掛冠而去……

記者昨晚在巴菲特合夥事業(Buffet Partnership)全責經理合夥人華倫.巴菲特登機返回奧馬哈前,於紐約聯繫上他。35歲的巴菲特表示,他的公司在1962年年底便已握有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權,早已成為該公司最大的股東「有一段時間了」……

巴菲特先生進一步說明,他的公司屬於私人合夥企業,由其他幾位親朋好友擔任有限合夥人,共同出資成立。談及波克夏海瑟威,他則透露:「我們會持續販售同樣的產品給老客戶。」

就這樣,一場卓越非凡的變革就此展開。凋零衰退的棉織品工廠,搖身蛻變為全球最大的企業之一,成了現代史上績效最好的單筆長期股票投資案。背後的操盤手,就是老穿著皺巴巴的西裝、戴著厚重眼鏡,特別引人注目,卻又平易近人的投資奇葩──現任波克夏海瑟威董事長、素有「奧馬哈聖哲」之稱,現年78歲的傳奇人物──華倫.巴菲特。

績效表現優於道瓊553倍
與先前「會持續販售同樣的產品給老客戶」的言論大相逕庭,巴菲特不再把波克夏的資金投入本業購買紡織機,轉而開始投資股市。這檔事兒,他不知怎地,就是特別在行。

1973年,正值油價飆漲、股市狂跌之際,巴菲特以波克夏之名,大量買進《華盛頓郵報》的股份(現占21.4?,每股只花了5.63美元。三十年後,這支個股股價已經飆到999.50美元。

1976年,巴菲特以每股2美元起跳,開始收購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蓋可(GEICO)車險公司一半的股份,當時華爾街認為這間公司正走上破產之途。二十年後,波克夏再度出手買下蓋可另外一半的股權,這時的蓋可已蛻變為體質非常健全的公司,每股單價已達70美元。

1988年,巴菲特再度以波克夏之名,以每股約5美元(股票分割後已調整之股價),著手買入可口可樂股票。華爾街認為他一定是瘋了,才會花這麼一大筆錢,買進這間暮氣沉沉的軟性飲料公司。然而,可口可樂卻乘著國際化的浪頭再度崛起,在巴菲特入手後的十年間成長驚人,股價也竄升到每股近90美元。

換言之,儘管這43年間經濟起伏不定,歷經石油震撼衝擊、恐怖攻擊、通貨膨脹、冷戰、共產主義瓦解等事件,巴菲特一方面聽取奧馬哈土生土長的好友、身兼波克夏海瑟威副董事長孟格的忠告,一方面與其商議,成功讓破舊的紡織企業蛻變為全球投資人的寵兒。

不過巴菲特可不只單靠買股票賺錢,只要價格和資產看似不錯,他也會為波克夏購入整間企業。沒多久,波克夏再也不是1965年時那間日益衰退的紡織工廠。到了1983年夏天,波克夏「家族」已將奧馬哈當地一間保險公司、一間加州的盒裝巧克力工廠、水牛城的報紙發行商,還有一間家具零售商,納入旗下。之後,巴菲特和孟格又陸續買下更多保險公司、製造商,以及家具零售商。




巴菲特主義:波克夏傳奇股東會的第一手觀察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bookmoney/products/0010438928



665D6FEE81D6A708
arrow
arrow

    qw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